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出处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自祭文

拼音和注音

tiān hán yè zhǎng , fēng qì xiāo suǒ ,

小提示:"天寒夜长,风气萧索,"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词语释义

寒夜:寒冷的夜晚。

萧索:冷落衰颓的样子:荒村~。~的晚秋景象。

天寒:天寒,汉语词汇。拼音:tiān hán  释义:天气寒冷

风气:(名)社会上或某个集团中普遍流行的爱好或习惯:社会~|学习~。[近]风尚|风俗。

小提示:"天寒夜长,风气萧索,"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