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谁能识,云去云来俱尘迹。

出处

出自明庞嵩的《望白云山

拼音和注音

běn lái miàn mù shuí néng shí , yún qù yún lái jù chén jì 。

小提示:"本来面目谁能识,云去云来俱尘迹。"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面目:(名)①同“面貌”①:~狰狞|~可憎。[近]面目。②同“面貌”②:政治~|不见庐山真~。[近]面目。③面子;脸面:任务完不成,我有何~见同志们。

本来:(形)原有的:~面目。[近]原本。②(副)从前,先前:这本书~是我的,怎么跑到你那去了?③(副)表示理所当然:~就是嘛。

尘迹:见'尘迹'。

本来面目: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本来的样子。

小提示:"本来面目谁能识,云去云来俱尘迹。"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庞嵩

庞嵩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