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处

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出师表 / 前出师表

拼音和注音

xiān dì zài shí , měi yǔ chén lùn cǐ shì , wèi cháng bù tàn xī tòng hèn yú huán 、 líng yě 。

小提示:"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词语释义

叹息:(动)心里不痛快而呼气出声。

未尝:(副)①未曾;没有;不是:一夜~合眼。②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的意思,表示一种较委婉的口气:这~不是一个办法。

先帝: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痛恨:(动)深切地憎恨:随地吐痰的行为实在令人~。[近]憎恨。[反]热爱|喜爱。

小提示:"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