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出处

出自先秦公羊高的《春王正月

拼音和注音

yǐn yú shì yān ér cí lì , zé wèi zhī huán zhī jiāng bì děi lì yě ;

小提示:"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想。隐公年长又贤明,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媵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也就尊贵吗?是的。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词语释义

未知:是指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且处于一种迷茫的感知状态。有待证明的。

于是:(连)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有时也表示因果关系。

必得:必须、一定要。

小提示:"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