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

出处

出自唐罗隐的《仙掌

拼音和注音

mán xiàng shān tóu gāo jǔ shǒu , hé céng zhāo dé lù xíng rén 。

小提示:"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头:1.山的顶部;山峰。2.设立山寨的山头,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拉~。3.墙壁。4.墓地、坟地。以坟冢常在山上而得名。5.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行人:(名)在路上走的人。

何曾:(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这些年来,他~忘记过家乡?

举手:1.其中一只手臂向上伸展。2.举手之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高举:高高地拿着扬起高举大旗前进。高飞,远去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也喻指隐居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小提示:"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