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箄洲头,暮泊鲇鱼口。

出处

出自清黄文琛的《抵武昌

拼音和注音

cháo fā bǐ zhōu tóu , mù pō nián yú kǒu 。

小提示:"朝发箄洲头,暮泊鲇鱼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鲇鱼: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宋史·五行志一下》:“乾道六年,行都北关有鮎鱼,色黑,腹下出人手,於两傍各具五指。”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圣元曰:时有鱼自下逆水而上,乘水势沿石壁而登其巔,不知其为水往也,此为雨兆;若自上顺流而下,虽久雨必晴矣。余曰:必鮎鱼也。”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河里有鳜鱼,有鲫鱼,有小鲇鱼,钓鱼的人多向上游一点走去。”

鱼口:鱼的嘴。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溃疡。因疮口随人体曲直而开合如鱼嘴,故名。方言。鱼苗。

小提示:"朝发箄洲头,暮泊鲇鱼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黄文琛

黄文琛

不详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