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作尚书郎,倏忽头颅已如此。

出处

出自元宋褧的《知足斋歌

拼音和注音

sì shí bù zuò shàng shū láng , shū hū tóu lú yǐ rú cǐ 。

小提示:"四十不作尚书郎,倏忽头颅已如此。"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倏忽:1.一转眼,很快地。2.忽然。

尚书: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

如此:(代)这样:理应~|果真~|变化~之快。

不作:不兴起;不兴盛。不耕作;不写作。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

头颅:(名)脑袋;人的头:抛~,洒热血(喻指壮烈牺牲)。

小提示:"四十不作尚书郎,倏忽头颅已如此。"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宋褧

宋褧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