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
查看更多...珍云蓝。古来绳简变麻竹,翻新制样工巧谙。书家辈出更踵事,灾及绢素供幽耽。织杵浆硾遍寰宇,海东纸贵争取甘。祇林丛树逮爬剔,菩提示证宁非贪。顾以朽腐化有用,悟...
清斋饭罢暮钟时,塔里传灯树影稀。僧在上方秋寂寂,月生东海夜迟迟。风幡著相心先动,明镜非台性自知。却笑黄梅留偈别,三更衣钵使人疑。
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曾说菩提法。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赵茂中扶病携歌者来。
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会说菩提法。法似一灯明。须臾千万灯。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
我有菩提灯,常照虚室内。不用菩提叶,烦他巧装缀。是灯无昼夜,光明遍沙界。痴风吹不灭,业雨漂不坏。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
见说菩提寺,峰多不易寻。其间饶水石,我辈好登临。绕树绿云满,到门黄叶深。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阴。
轻舟凌宿雨,信宿寄招提。野水浮杯没,烟村乞食迷。天高过白鸟,虹断入青溪。稍喜晴光出,斜阳下小堤。
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信不及,又怀疑。信得及,复何之。倚筇杖,视东西。
圆塔嵯峨迦利腻,周廊绕遍摘菩提。此是楞迦说心处,道场悄悄佛镫凄。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