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译文: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注释: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邈(miǎo):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译文: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注释: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译文: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注释: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译文: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注释: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皓(hào)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译文: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注释:劲气:猛烈的寒气。“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译文: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注释:萧索:萧条,冷落。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译文: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注释: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译文: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注释:谬(miù):误,谦辞。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译文: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注释: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苟:如果。由:沿看,遵循。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讵(jù):岂。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译文: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别:识别。
小提示: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相关诗词
-
和陶诗.癸夘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子期既不遇,伯牙弦已绝。山中少人事,柴门昼长闭。漠漠寒云低,纷纷忽飘雪。喜与林下士,襟怀共清洁。诗酒有馀兴,盘飧无盛设。...
-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其一)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轸。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
-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其四)
攒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
癸丑岁十二月初四夜宿狮子林听雨有作
自是城中寺,却忘身在城。俄然万松子,吹作四檐声。我欲远尘世,僧多留客情。聊因佛灯下,听雨到天明。
-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其三)
淹留昔时欢,复增今日叹。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端。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
-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其二)
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
-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
大冶山中有东方寺世传东方曼倩尝读书于此寺后有圣泉凡邑人之乞子于此者随愿辄得僧慧满住持十载无日不醉癸酉冬十二月之吉趺坐示寂九日而色不变人皆携酒来酌师至暮必赪颊泚颡状如醉人然其事甚怪金山贯道人将赴东方之请
先生自以滑稽雄,何事偷身入汉宫。跨鹤乘鸾本无定,安知不到此山中。
-
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
...浓翠浮波间。古洞轰轰答人语,悬崖奇木根如环。倾耳附石壁,风浪声潺潺。大笑如游海门国,眼前只少松寥山。兴到亲提一壶酒...
-
十二月中旬书戴溪亭
天上东风转斗星,天涯羁客尚飘萍。道涂况复经残岁,风雪那堪宿旅亭。春到怯添双鬓白,夜寒愁对一灯青。残年万古凄凉恨,不计樽前...